簡介 - Domain Bridge for Unpair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and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Fabio Pizzati, Raoul de Charette, Michela Zaccaria, Pietro Cerri. Domain Bridge for Unpair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and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In arXiv preprint.

Arxiv preprint, Submitted on 23 Oct 2019.

Paper link: https://arxiv.org/abs/1910.10563

Github: 2019.11.15 尚無。

簡介

作者基於現存的 Unsupervis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的架構進行改良,

首先提出現存的模型只會轉換全局的特徵,

以將晴天圖片轉換至雨天為例,

以往的模型會將整張圖片的色調調暗來表示雨天,

但對於一些雨天的細節特徵卻沒有做好(e.g., 車窗上的水滴)。

而本文提出可以利用網路上的資料來加強特定特徵的細節部分,

可獲得更為真實的圖片並將此用於訓練,

可達到 Domain bridge 的作用。

並近一步將此圖像轉換的方法用於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UDA) 的任務,

在 UDA 著名的 GTA5 to Cityscapes 任務中也達到不錯的成績。

本文提出的貢獻為

  • Image-to-Image:使用網路爬蟲(註1)獲得更多的相同類型資料,增加資料集的多樣性。此處本文的方法稱作 Domain Bridge。
  • Image-to-Image with UDA:近年來 UDA 的趨勢是先採用 Image-to-Image 來緩解 Domain shift 的問題,但是他們往往因為記憶體考量,先將整個資料集做 Image-to-Image(將每張圖片都轉到 Target domain - 1 轉 1),而本文不同之處是在於使用了 Multimodal 的圖像轉換(註2),因此可在訓練過程中將同一張圖片隨機生成不同樣式的圖片(1 轉 N),可當作數據增強。此處本文提出方法為 Online Multimodal Style-sampling(OMS)。
  • UDA:提出新的 Self-supervision 的策略,基本上概念就是 Self-training,如果 Target Domain 的分類出來的信心水準高的話,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 GT 改為使用 Supervised 的訓練。此處本文提出方法為 Weighted Pseudo-Labels(WPL)。

Note:

  • 註1: 在本文中雖說藉由 Web Crawler 網路爬蟲增加資料,但是實驗是用較簡單的方式,將 Youtube 中的 5 部影片作為額外的訓練,與想像中的的 Online learning 有所不同。這邊也給定較為嚴格的條件:要從特定頻道去抓影片以避免每抓一部影片就多一個 Domain。
  • 註2: Multimodal 的架構是採用 ECCV’18 MUNIT-Multimodal Unsupervis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方法

Domain Bridge

以 Image-to-Image 的模型來說,

有一個常見概念是 Latent space,

代表這兩張圖片可能有某些特徵是共享的,

舉例來說要做狗和貓的圖像轉換,

那他們之間的 Latent space 可能是眼睛、鼻子、嘴巴。

這邊以 ECCV’18 MUNIT-Multimodal Unsupervis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的圖片做介紹。

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些 Latent space 分為我們有興趣的天氣 Weather(W) 相關與其他無關的 Others(O)。

備註:原文的講解是 K 為 Fine-grained domains,但我改用 Latent space 做解說。

將乾淨的圖片(X)以及下雨的圖片(Y)各自擁有的 Latent space 定義如下:

基於 Image-to-Image 的模型穩定學習,

有辦法正確的轉換圖片至我們要的效果(乾淨 <=> 下雨),

代表著模型可以學會各自資料集(X, Y)的主要不同(此處為天氣 W),

這時候模型是不斷地朝著要變的更像另一個資料集,

說起來是好,但這樣子我們再看一下我們剛剛定義的 K。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對於天氣的因素 Kw 已經學得很好了,

再接下來他學的都是 Ko 去擬合你手上現有的兩個資料集(X, Y),

而這些可能不是我們最關心的,

如道路、車子的細節之類的。

因此提出我們可以基於天氣的條件,

去獲得一些外部的資料源(此處是 Youtube 的影片) - Z,

本文給定較為嚴格的條件,去抓了 5 部影片下來。 好天氣、正常的雨、大雨。

藉由此資料源來讓我們可以再多學到一點 Kw 天氣的因素,

這邊所給定的假設是當我們新增的外部資料源,

在這些新給定的樣本是在”某些篩選條件”之下,

在此設定之下對於多數的特徵 Ko 會獲得更多相似的樣本,

這使得 KL-Divergence(Pxo, Pyo) 變小,

但是對於 Kw 來說它經由新給定的樣本還是面臨著挑戰(乾淨的圖片以及下雨),

甚至是原文的設定不只找下雨的影片、還找了下大雨的影片。

這時候模型就會專注在 Kw 的部分學習,

學會 Kw 中的一些細節,如水滴等等。

其實這也是這篇論文有點讓人困惑的部分, 要有前提的去選擇樣本, 這樣添加樣本這件事就變得很難在實務上進行。

基於上方的種種假設,

我們對 Z 外部資料進行定義:

最終所提出的 Domain Bridge 想法可用下方這張圖表示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UDA)

上圖為本文的 UDA 架構,

概念是我們會有兩個資料集

  • Source domain (橘黃色) - 有 Label(GT)
  • Target domain (淺藍色) - 沒有 Label

我們會希望使用 Source domain + Target domain 所訓練出的模型可以應用在 Target domain 上。

那以往這問題是這兩個資料集間會存在著 Domain Shift 的問題,

單純使用 Source domain 去做 Supervised learning 的模型當應用在 Target domain 時,

其準確度會降低很多。

步驟大概如下

  1. 輸入 Source domain 的圖片至 Semantic segmentation 的模型去做 Supervised learning

    因 Source domain 有 GT label。

  2. 使用 Source domain 的圖片去做進行圖像畫風轉換成 Target domain 的樣子(以此任務為例,就是將乾淨的圖片轉成下雨的圖片,即為中間 Target domain 的橘色框框處) 之後再進行 Supervised learning(同 1.)

    此處的構想是基於圖像轉換過後,圖片的內容不變只有畫風會轉變,所以可以使用 Source domain 有 GT label。(理想上是這樣,但事實上轉換過去還是會有點差),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我們的圖像生成模型是 Multimodal,因此可以將同一張圖片生成出不同畫風/雨量大小的影像。本文將在訓練過程中生成不同的圖片稱作 Online Multimodal Style-sampling (OMS)

  3. 使用 Target domain 的圖片至 Semantic segmentation 的模型進行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這邊的想法是 Target domain 的資料集中沒有 GT,因此我們沒辦法進行 Supervised learning,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信心程度高的 Pixel 來當作 GT 進行訓練,而這部分的難度在於說要如何訂定信心程度 α - (Pixel confidence > α)。 本文將此稱作 Weighted Pseudo-Labels(WPL)

Online Multimodal Style-sampling (OMS)

這部分就是在說訓練過程中,會使用 MUNIT 的 Multimodal 特性,將同一張圖片生成出不同樣子,讓訓練資料的多樣性更多。

Weighted Pseudo-Labels(WPL)

本文提出的 Self-supervised 策略,

一開始會先初始化設定 α,實驗設為 0.8,

因為一開始模型還不夠穩定,

所以 Threshold 會調高一點,

等之後模型穩定後,會逐漸降低 α。

我們可以看到下圖 Weights 的白色部分。

下面就簡單的數學式,

找找看該 Pixel 所預測的哪個類別信心分數最高,

然後比較看看有沒有 >= α

然後結合這個權重 w 當作 Loss,

就是 Cross-entropy 再結合 w。

只是說我們要如何讓 α 逐漸的下降呢?

簡單來說我們的 α 其實是一個參數(parameter),

所以可以被模型自動地學習,

只是說我們希望之後的 α 會慢慢的降下去直到平衡。

最終使用的時候因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不見得這麼的可靠,

所以 Lss 給定 Ptp (0.75),

就是說學習的時候大概只有 25% 的訓練會使用 Lss 做訓練。

實驗結果

細節不講了有興趣的自己去看!!

下面這兩個表格的數據其實挺有意思的。

參考資料:

Domain Bridge for Unpair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and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ECCV’18 MUNIT-Multimodal Unsupervis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 2018-2024 XiaoSea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Hydejack v9.1.6